看到毛毛蟲blog上面的一篇文章:感謝出版社送來的禮物心中很感慨。

文中提到的"大穎的「一顆善意的種籽」,無字圖畫書,卻在種籽流傳、開花結果回到原來送出者的結局中,讓人感受的「禮物圈」的神奇。"卻不自覺讓我百感交集,因為那一本「獨自去旅行」就是大穎的書。

蠻欣慰台大圖管系的動作那麼快,在四川地震後不久,馬上發佈新聞將捐贈大量的繪本到四川災區給小朋友。

也許,錢很重要。但是在小朋友心中種一個希望,卻是更重要的事。說不得,哪天其中的某一位就這麼長大,在關鍵時刻,不啟動飛彈的按鈕,饒了台灣一命。

因為,那樣的書籍,是真真切切的打中心坎裡的感動。

也或許,沒有人有那樣的機會可以獲高官俸祿,但是,如同賣火柴的小女孩,在最終面對孤苦的死亡之際,身是冷的、心卻是暖的。

也或許,就在他面對抉擇成為落下的羽翼,潛意識裡,猶記得這世上是有人曾經關心過他的,於是活了下來。。。

只是,活下來好,還是選擇死亡好?在這樣紛亂無解的世局。。。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他將不會孤孤單單的遊蕩。那就是最大的安慰和期盼。。。至少,靈魂會想到時,他將會有那麼一丁點屬於塵世的快樂。

而,這就夠了!


http://children.cca.gov.tw/garden/animation.php?id=200406A01


獨自去旅行

兔子要離開浣熊了,牠即將要越過一條大河,踏上一段新的旅程,浣熊目送兔子離去。朋友離開後帶來的心痛,讓浣熊不知所措。後來,浣熊藉著跟其他朋友--大象、鴨子和老鼠一起回憶兔子,用音樂、唱歌來懷念兔子......

 

2011/3/1

>生物成長中有所謂「銘印現象」,比如某些種類的雁鴨在破殼出生那一剎那,出現在牠面前的生物就會被視為牠的母親。我們相信人類也有銘印現象,在孩子感受力最強的時候,若能給他正面且善意的情緒感受,這種感動的力量乍看似乎細微不起眼,卻可能是一個孩子改變的契機,或是成長歷程裏生命力量的活水源頭。

讀失去山林的孩子有感

http://www.facebook.com/#!/notes/李偉文/讀失去山林的孩子有感/202741309752856

《失去山林的孩子-拯救「大自然缺失症」兒童》,書中引述至少數以百計的研究報告與專家前輩的經驗,我覺得這本書是生活在都市中的父母親都要看的,這些內容更是從事自然解說或戶外教學的伙伴一定得了解的。

生物成長中有所謂「銘印現象」,比如某些種類的雁鴨在破殼出生那一剎那,出現在牠面前的生物就會被視為牠的母親。我們相信人類也有銘印現象,在孩子感受力最強的時候,若能給他正面且善意的情緒感受,這種感動的力量乍看似乎細微不起眼,卻可能是一個孩子改變的契機,或是成長歷程裏生命力量的活水源頭。

    孩子這種對自然環境特特別敏感的銘印期,這也就是一個人「故鄉」情感的來源,這時期跟土地環境的接觸,就像個人生命的根紮在土地上,形成一生認同的故鄉,一生情感依戀之處,也會是個人生命意義與自然生命相連結的機會,可是如果錯過這段時間,也許孩子終其一生就欠缺來自大自然的正面影響。 

    有許多家長會擔心自己的自然知識不夠,沒有信心帶孩子去探索自然。其實只要不被大人因為焦慮、不耐煩無意中的潑冷水,孩子們眼中的世界是新鮮而美麗的,充滿驚奇與興奮。對孩子而言,知識的重要性遠遠比不上真實的感受。

     如何保持孩子這種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呢?這需要有大人陪著他們。父母最好只是陪伴,只是傾聽,最積極的作為頂多是鼓勵與引導。瑞秋.卡森女士還說過:「小孩如果要一直擁有他天生對自然的新奇感,那麼,至少要有一個能分享他新奇感的大人陪伴著,與他一起重新發覺世界的喜樂、驚異與神祕。」

     即便我們不知道任何自然知識,我們也可以陪著孩子看看天空,看黎明與黃昏的彩霞,看浮雲,看星光。你也可以陪著她們聽聽風聲,聽大自然裡各種細微的聲音。

     我們可以陪著孩子一起,重新使用眼睛、耳朵、鼻子和指尖,讓很久沒有仔細感受的器官活起來。即使我們不知道鳥的名字,我們還是可以欣賞牠們動人的姿態,即使我們叫不出任何一顆星星的名字,我們是還可以體會到天空的壯闊與美麗,以及宇宙的神祕。

     希望讓孩子從小就能親近土地,感受到大自然的豐富與神祕。自然的生命力,正與孩子蓬勃茁壯的生命相合。不要讓孩子整天擠在水泥叢林裏,沒有窗戶,沒有風景,沒有陽光,視野始終被限制在三公尺五公尺之內,忘記了其實在屋頂之外,我們的頭上還有星空。

     的確,當我們失去了星空,失去對浩瀚天體的無窮感有所體驗;當我們的孩子失去了晚上到森林裏傾聽與觀察各種生物的機會,那種遇見生命的感動與想像力與創造力的萌發,也會逐漸在成長的過程中一點一滴失去。

      其實,我覺得不只有小孩子因為好奇而產生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必須在大人陪伴下發展,就連大人自己本身與大自然的互動也必須被引導,因為人們群居於都市,遠離自然之後,逐漸變成了「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遲鈍又麻木的人,很多人失去了親近大自然的能力,以致於無法從大自然那裡得到啟示與喜悅。

     陪著孩子在自然中散步,只要有一顆安靜不急躁的心,大自然就會引領著我們,體會大自然的美好,知道一切我們該知道的。

     美國詩人惠特曼曾經說過:「現在我知道造就最好人才的秘密,就是在野外成長、與大地一起作息。」

就如同大人一樣,孩子在現代社會承受的壓力也非常大。因此,帶孩子到大自然裏去,自然體驗能提供我們一種新的生命能量以及與萬物合而為一的連結。就如同梭羅所寫的:「不管是有生命的,或無生命的,我們都是與整個自然世界相連結,要達到和平寧靜與成功,我們需要與宇宙合而為一。」這種人與自然的關係,在現代社會裏,對孩子平衡的情緒發展,我相信是愈來愈重要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liviapig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