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在網路上霸凌別人,無法即時看見被害者的受傷反應,難以引起同理心,因此沒有同理心的人更容易加倍侵害別人。如果家長缺乏關注管教,或是親子關係不良,孩子因失去關懷與生活重心,更容易寄情網路,產生偏差行為。因為網路具有「去抑制化效應」以及匿名性特質,讓加害者一如脫韁野馬,為所欲為,失去社會控制。

>邱靖慧認為網路霸凌其實反映了青少年在台灣社會的傳播環境下的模仿行為。耳濡目染之下,青少年學習拿著手機相機偷拍同學或陌生人,以為自己是腥羶色偷窺性新聞的「狗仔」。綜藝節目流行整人節目,其於樂性內容將整人包裝為有趣、好玩的「效果」,讓青少年惡以為整人手法「好玩」,而對同學進行霸凌。
  尤其新聞時常以報導為名,轉載網路上流傳的霸凌影片,間接成為青少年學會霸凌的「教材」,甚至偏差以為將欺侮別人的影片上傳網路「爆紅」是獲得社會聲望、快速成名的途徑,為此誤觸法律而不自知。

>邱靖慧認為目前學校的法治教育,雖然看似教導各種網路上的安全及法律問題,然而情節較輕微的網路霸凌,是不會遭受法律制裁的,只是,言語諷刺、排擠、嘲笑的霸凌已經對受害者造成嚴重程度不等的心理傷害。

>網路霸凌的普遍也顯示出當代親子關係的脆弱,許多家長過度忙碌,無暇管教或不懂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讓電腦和電視成為孩子的廉價保母。

>倘若民眾看見網路霸凌的影片,可上WIN網路單e窗口通報,該單位會依影片內容嚴重程度,請網路警察依循法律途徑下架或執行其他措施。WIN網路單e窗口:https://www.win.org.tw/win/pleading/plead.jsp

http://medialiteracy.tw/news/b02.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liviapig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