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終生伴侶的五個黃金守則


當你要選擇一個終生伴侶時,絕對沒有人要作錯誤的選擇,然而當離婚率高達百分之五十時,你知道有很多人在選擇他(她)的伴侶時犯了嚴重的錯誤。當你問很多訂婚的情侶們為甚麼要結婚,他們一定會回答說:“我們相愛啊!“我相信這是人們在約會階段所犯的第一個錯誤。選擇終生伴侶絕對不可以愛為基礎,這也許聽起來不太正確但其中有深奧的道理存在。

愛,不是結婚的基礎但它是一個好的婚姻的結果,當其它成份都對時,愛就會來臨。讓我再說一遍:你不可以只用愛來營造一個終生的關係,你需要更多。

這裡有五個問題要問你自己,如果你有心要尋找並擁有一個終生的伴侶。

問題一、我們有共同的生活目標嗎?

為何這個這麼重要?讓我這樣講:如果你已結婚20或30年,那是一段和一個人生活了很長的時間。你們計劃如何過這段時間呢?一起吃飯,跑步?你必須和他(她)分享更深更有意義的事情,你們必須有共同的生活目標。

oliviapig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的寒假作業都被火災一把燒光了!」下禮拜就開學的錢家小朋友半愁半喜地說著,相較於孩子的單純,大人的憂慮可就深了。在華光社區成長的錢家大姐說,這次火災將她小時候的房間燒得只剩下牆,初二那晚,80幾歲錢家奶奶一家人恰好到她家吃飯,所幸逃過火劫,現暫住於錢家大姐的木柵住處。即便北市府安排受災戶住進永平國宅,但每月12,000的租金對已經一無所有的災民來說,負擔實在太大,於是多數居民像錢家一樣尋求親朋好友幫忙,或自己出錢住旅館。火災發生到今天已經超過一個星期,居民們盼望快快結束流浪般的生活,早日搬回華光社區。

年初二,華光社區的那一把火  苦勞網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57052

華光社區給我們出的考題  苦勞網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57061


oliviapig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好玩

 


oliviapig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直白VS.留白

 

在小說技法上,有直白和留白兩大分野。有的作家,傾向直白路線,把感情描寫得清清楚楚。有的作家,傾向留白風格,把感情描寫得隱隱約約。

 

直白小說技術,對角色的情感關係,會予以說清楚、講明白。留白小說技巧,對角色的情感關係,不會徹底明說,是點到即止、含而不露。直白描寫,以直書、明寫、通透為特徵。留白描寫,以曲筆、暗寫、隱晦為特性。

 

中略

 

(2)直白過度VS.留白過度

 

oliviapig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liviapig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g

  • 作者:朱天衣等著
  • 出版社: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23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1349381
  • 裝訂:平裝
  • 寫作啊,基本上應該是你有個想法、感覺,想要跟別人溝通或分享,於是透過筆或鍵盤敲打寫下來。所以寫作是個人心中所想所思的呈現,最重要的並非華麗的詞藻,而是寫得通順、條理分明,讓人一讀即明瞭,於是必需要培養組織能力、遣詞用字的能力,或者說,說故事的能力,而這些能力的養成並無捷徑;正如張曼娟、成英姝等十位知名作家在《就是愛寫作》書中給讀者的建議,「培養寫作能力的好方法」莫過於,閱讀,廣泛的閱讀;多寫,多嘗試不同的文體。

    回想起來,從小到大小編所認識文章寫得好的朋友,多也是自小養成閱讀的習慣(當然這是爸爸媽媽一開始的鼓勵與潛移默化所致),閱讀,尤其是廣泛閱讀的好處在於不僅可以增加自己的背景知識,並且可以觀摩他人是如何寫文章,這都有助於日後下筆時信手拈來。

    當然這也並非每次閱讀都抱著,想要提升寫作能力,這樣的目的性在讀一本書,如此一來,可能沒讀幾本書就先棄械投降了。而是,如陳柔縉在書中所說:「閱讀古文,仔細感受句子交接時的聲音律動」;或是,如郝譽翔所說:「多寫、多看,多旅行,保持一顆好奇活潑的心。」

    http://post.books.com.tw/bookpost/blog/2121.htm

     


    oliviapig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還記得之前Twitter上有人發出自殺訊息,網友發現後立刻透過社會網絡救人的新聞嗎?現在Facebook與英國著名的社會救助團體,Samaritans合作推出自殺警報功能。使用者能透過線上系統通報有自殺意圖的朋友,持續追蹤動態來防止不幸的發生。

    ‘收到警報的時候,Facebook中心可以立即評估:報警或是轉介給我們做後續處理’ Samaritans的Nicola Peckett表示。

    若是友人在塗鴉牆上發表有關自殺或是情緒低落的訊息,任何人都可以填表記錄這些情況,資料會送到Facebook警報中心評估。被舉報的對象只要在Facebook上有發出任何有關自殺意圖的訊息,便可以透過URL追蹤到訊息發出的地點、使用者的全名與他們所屬的任何網路團體。

    在Facebook普及的今天,很多時候我們看到朋友的低落狀態,可能只會留言或是打電話聊聊,忽略了潛在的自殺風險:每則不快樂的訊息背後,或許都有著急需援助的朋友。這個新開發的功能除了幫助高風險自殺者外,同時喚起大家對於朋友的關心。

    (消息來源:BBC NewsSamaritans ; 圖片來源:Drvamp

    http://networkedblogs.com/fnrkC?a=share&ref=nf


    oliviapig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01.jpg臺灣漢人社會女兒是被排除在生家的宗祧之外,俗話說「厝內不奉祀姑婆」或「尪架桌(神明桌上)不奉祀姑婆」,所以女子通常必須出嫁,死後才能享有合法的香火祭祀,否則有淪為無嗣孤魂野鬼的危機。本書內容旨在討論不幸早夭或未婚去世的女子,俗稱「孤娘」(ko–niu)或「孤娘仔」(ko–niu–a)的這些無嗣孤女芳魂安頓之相關議題,期以作為一個臺灣社會史的考察。

            本書首先概述臺灣漢人社會的女鬼信仰,及孤娘「生而無依死而無所」在實際田野中被崇祀的各種情形;其次就家鬼的範疇,主要以臺灣漢人民間社會常聞及「女鬼討嫁」的冥婚風俗作深入的探究;再者對於荒郊孤魂女鬼的處理方式,將釐清目前學界對「姑娘廟」混淆的誤解,說明「何謂姑娘廟」,以及其廟宇崇祀情形和信仰文化。最後試圖闡釋臺灣漢人社會在安頓,或解決「失序」於父系宗祧框架外孤娘之道,無論是以冥婚(祖先)或立祠建廟崇祀(女神)的方式。由鬼新娘的性需求及能力被誇張的強調;或是經人立祠建廟的孤娘所標榜的「純潔」之不同性別文化特質,可以發現「性失序」似乎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所在。簡而言之,臺灣漢人父系社會解決孤娘不幸早夭或未婚就死亡的「失序」狀態,其實未嘗不也是在處理她們性失序的問題。本書將以彰化新港鄉(今之「伸港鄉」)的張玉姑廟(今之「伸慶宮」)為研究個案,期以1959年「八七水災」前轟動全臺的「張玉姑顯靈」事件,說明臺灣漢人社會早夭未婚女子奉祀的相關課題,同時將事件的歷史風貌還原呈現,期許多少填補女鬼信仰相關研究的闕如。

    http://www.fembooks.com.tw/indexstore.php?product_id=2812&store=1


    oliviapig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天收到這種便當的小孩會變壞嗎?


    oliviapig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2064030207.jpg 「死亡」這個議題對於台灣人而言是禁忌,更是大人對兒童避之惟恐不及的話題,從爺爺、奶奶到寵物的過世,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難免也會有面對生離死別的時刻,如果能以正向的態度讓兒童了解「生命教育」,「死亡」就不會再是禁忌。透過影片欣賞、機會教育或閱讀是和兒童談論「死亡」的良好管道,獲得紐西蘭繪本最高榮譽-郵報年度童書獎的繪本《老呼呼》即將於三月上市,作者企圖以兒童的角度傳達「生命的意義」,讓父母親能輕鬆的與孩子談論死亡。

        《老呼呼》故事中的主人翁-小呼呼面對摯愛-老呼呼的驟逝時,顯得無法適從,就像任何一個兒童,他甚至不了解發生了什麼事,他以為老呼呼離開了身體去了別的地方,於是他展開了尋找老呼呼的旅程,森林裡的朋友紛紛告訴他老呼呼就存在每個人的身邊,但是傷心的他總是看不到老呼呼,也完全不懂朋友們話中的意思。最後,他突然聽到來自內心呼喊的聲音,他才發現,原來老呼呼真的還存在!而且就住在他的心裡!

        紐西蘭最高榮譽童書獎二度得主 生命啟發之作

        《老呼呼》透過細膩溫暖的畫風與輕巧富有智慧的文字,在自然無壓力的情境下與孩子談論生命教育,作者將「死亡」這個「生命存在形式消逝」的議題巧妙的轉化為「生命意義的留存」的討論,原來當我們摯愛的人去世後,留下的「愛」都還存在我們的心中,永遠不會消失。《老呼呼》的創作靈感來自於作者凱爾繆本的寵物貓Momo去世,他從一開始的悲傷情緒到提起勇氣下筆寫故事的過程,讓自己的心靈漸漸獲得撫慰,而在寫這本書的當下,他去世奶奶的身影也融入了老呼呼的角色中,《老呼呼》就像是在紀念曾經在作者生命中留下愛的人及寵物,這個獨特而富有意義也讓自2006年以《Kiss! Kiss! Yuck Yuck!》獲得紐西蘭郵報年度最佳童畫獎後二度受到肯定。《老呼呼》更請來了英國新堡大學兒童文學博士候選人-幸佳慧翻譯,提升了故事中的文字力度,她在完成翻譯後有感而發的說:「探索”失去”是一件勇敢的事情,只有勇敢的人才能感受到那份失而復得的珍貴與超凡。《老呼呼》讓人學會勇敢。」她表示這本書能幫助小小讀者近距離感受「失去摯愛」的傷痛,也從「精神的不朽與延續」來正面看待生命傳承的意義。

        大人看了也會感動鼻酸的「生命教育」

        《老呼呼》談到的「生命教育」是每個人都需要認識的課題,不僅是兒童,家長也可以與兒童一起學習,這是一本大人看了也會感動鼻酸的好書,它不只是一本童書,也為所有失去親人的大人們帶來溫暖。《老呼呼》中著墨的生命教育幫助我們了解每個人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協助調適面對死亡的情緒。每個孩子隨著年齡的不同,對於死亡的理解能力也不同,1至2歲的兒童對死亡的概念非常有限,3至5歲對於死亡的概念不成熟,認為死亡是一種處罰,對死亡有負面的恐懼心理,而6至8歲則認為死亡是一個劇烈的轉變,認為死亡離自己很遙遠。因此,在與兒童談論死亡議題時,也需要評估兒童的認知能力,透過繪本的形式,讓兒童能在無壓力的氣氛中接受故事中傳達的訊息。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72011030200781.html


    oliviapig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liviapig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童憂鬱症--忘記微笑的心靈(林亮吟)---摘自博客來書介


    oliviapig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史倩玲台北報導】現在的學生多數在網路上以MSN或臉書溝通,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理事長卓耕宇從豐富的諮商經驗中發現,許多大學生在面對面的談戀愛都有相當困難。

    談戀愛 不管他人感受

    卓耕宇指出,不少大學生在失戀的時候,往往認為自己付出很多,對方不應該離開自己。但桌耕宇仔細問了之後發現,這些大學生往往著墨於自己經常接送對方、買東西給對方,就認為自己對對方好,因此無法理解對方為何離開自己。

    卓耕宇說,這些大學生完全不知道自己的付出是否是對方想要的,也不管對方感受,多半都從自己的需求出發為對方付出,因此談戀愛不斷受挫。

    卓耕宇認為,台灣教育系統中,相當缺乏情感教育;加上網路盛行,許多大學生在同儕之間的溝通多半依賴電腦,因此常常可以見到一群大學生聚在一起沒人講話,但上了MSN卻話題不斷。

    由於缺乏感情教育,加上缺乏面對面溝通能力,許多大學生在分手時,暴力事件也比以往成長不少。

    缺乏教育 分手暴力多

    卓耕宇指出,有的分手暴力是去傷害對方,但以諮商經驗而言,更多的分手暴力是傷害自己;這些學生的想法是:只要自己付出,就不該得到分手的結果。

    台灣體育大學諮商師黃小芬的輔導案例,曾經有男生不滿女生分手,將女友邀請至男方家裡談分手後的事情,男方卻引爆瓦斯,兩人雙雙大面積燒傷。另一個案例則是男同學不滿女友走進大學多采多姿的生活,而自己仍繼續在準備大學聯考;由於男生不斷控制女友日常生活,最後女友受不了多次提分手,男生便在部落格放話,在女生生日時選擇自殺。女生得知後,告訴對方家人多關注,並就醫後,才中止一段自我傷害的事件。

    黃小芬表示,分手暴力發生在人格特質上較敏感、較有控制慾、情緒較不穩定的人身上,一旦面對分手的情況,自我價值感便受到很大的挑戰,甚至會出現憂鬱症症狀。家人、師長在此時需要多加關注,或安排心理師與當事人諮商討論,而當事人如果出現自殺行為時,需要陪同就醫,讓個案能度過失戀階段。

    感情糾紛 引起霸凌

    不只大學生有情感困擾,許多中學生也有類似問題。校園中由於缺乏感情教育,讓許多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因為感情問題而衍生霸凌事件。

    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康淑華表示,少男少女們偷嘗禁果、爭風吃醋,或對異性做出強迫、暴力行為的事件,時有所聞。2010年12月,婦援會發現校園霸凌事件中,因同儕間爭風吃醋、認為對方搶了自己的男女朋友,或是意圖勾引自己喜歡的人,是引發校園暴力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約占校園暴力事件的50%。

    oliviapig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wo red pandas trying to get in the house
    two red pandas trying to figure it out
    one red panda starts hopping around
    and singing as he's jumps from the ground

    hop hop hop
    to get what you want
    hop hop hop
    keep hoppin on

    oliviapig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史倩玲台北報導】目前施行的《兒童及少年福利法》將要修法,可能大幅限縮新聞自由,包括報紙、網路等各種媒體刊載色情相關內容。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社工主任夜盲則指出,許多同志的情慾認同,都是從幼兒或兒童時期開始。

    無性空間限制情慾

    夜盲從去年同志諮詢熱線舉辦的男同志情慾書寫工作坊經驗發現,生活中的性資訊,對很多同志在兒少時期其實非常重要。但所謂性資訊,有部分可能被視為色情,有些可能不是,例如內褲外包裝上的圖片、色情電玩、日本動漫等等。

    同時,夜盲分析,同志的情慾認同不是從青少年時期才開始,很多同志是從幼童時期就開始。但情慾認同卻常常是透過觀看性資訊,剛開始可能懵懂無知,但之後漸漸整理出來,同時了解自己的情慾。

    部分有制服癖、SM慾望的人,其實在小時候就有一些探索,當然這些探索也是透過生活中的人事物而發現。夜盲指出,從這些現象可以發現,兒少其實是有性慾,同時也隨處可見。

    但在現今的台灣,夜盲認為,並沒有空間讓兒少討論這些發生在自己身上、關於情慾的感受,也不讓兒少有整理爬梳自己情慾的空間。現在的台灣創造出一個無性兒少的空間,也期待兒少沒有情慾感受。

    過分管制加強性污名

    夜盲表示,在社工的實務工作時,性往往被呈現為各種社會問題,例如性侵害、性騷擾、性暴力、青少女懷孕、同性戀等等。這些與性相關的社會現象多半把性視為問題,尤其對青少年/女更為負面看待,例如青少女懷孕,就像是社工代表國家社會在控制青少女的身體,以問題的方式呈現。不過對於同志族群,社工界反而相當政治正確,在社工倫理中,也規定不能歧視同志,或矯正同志的性傾向。

    不過,部分有宗教背景、同時也有權力參與制定政策的NGO,對青少年/女的性抱持負面思考,這樣的意識型態就會出現在政策制定的過程裡,也同時結合類似雛妓、兒童性侵害等社會問題。

    例如,以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為例,兒少定義為18歲以下,其中第26條規定:「兒童及少年不得為下列行為,包括觀看、閱覽、收聽或使用足以妨害其身心健康之暴力、色情、猥褻、賭博之出版品、圖畫、錄影帶、錄音帶、影片、光碟、磁片、電子訊號、遊戲軟體、網際網路或其他物品。」

    同法第27條規定:「出版品、電腦軟體、電腦網路應予分級;其他有害兒童及少年身心健康之物品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認定應予分級者,亦同。前項物品列為限制級者,禁止對兒童及少年為租售、散布、播送或公然陳列。」

    另外,在第30條中也規定,任何人對於兒童及少年不得有下列行為:「利用兒童及少年拍攝或錄製暴力、猥褻、色情或其他有害兒童及少年身心發展之出版品、圖畫、錄影帶、錄音帶、影片、光碟、磁片、電子訊號、遊戲軟體、網際網路或其他物品。」「違反媒體分級辦法,對兒童及少年提供或播送有害其身心發展之出版品、圖畫、錄影帶、影片、光碟、電子訊號、網際網路或其他物品。」「帶領或誘使兒童及少年進入有礙其身心健康之場所。」等等。夜盲指出,這些種種對兒少的保護,其實也剝奪了兒少的情慾發展機會。

    oliviapig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